台灣管理學會
【台灣發展論壇】台灣工業區創新轉型之評析
2013.5.3
主 持 人:羅正方 台灣管理學會秘書長
與會來賓:江渾欽 國立台北大學城鄉發展與不動產學系教授
白仁德 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系教授
岳裕智 崑山科技大學不動產經營系助理教授
馬政府高唱愛台十二建設中,在老舊工業區更新中已經投入上百億預算,然而對於老舊工業區之更新到底做了甚麼?是否具備投資環境改善誘因,足以吸引台商回台投資,以達產業回流之政策目標?在雲端科技時代,工業區與產業升級必須以哪些資訊手段,將有效的產業發展所需情報提供給廠商?工業區轉型為智慧園區,究竟在產業政策尚需要哪些創新改革?在五都(六都)競爭的戰國時代,究竟在各都所在的生活圈,目前工業區轉型與新興工業區的設定目標,彼此的競合狀態又呈現哪些重要問題?
台灣管理學會 (3日) 【台灣發展論壇】之「台灣工業區創新轉型之評析」特針對我國工業區未來之發展方向與策略,邀請產官學各界相關專家,共同研討如何透過中央與地方攜手合作,產生治理效能,推動產業升級與轉型,提升產業群聚的競爭力。
首先,崑山科技大學不動產經營系岳裕智助理教授指出,台灣幾十年來企業大量外移,導致傳統工業區留下大量閒置土地及廠房,除了經濟特區外,如何讓傳統工業區活化、升級、轉型是個重點。過去資策會曾針對傳統工業區進行調查,發現工業區廠商只有十%有進行產學研合作,只有十五%跟園區其他廠商有互動,上下游產業鍊連結雖密切,但平行合作互動卻很欠缺。為持續推動工業區的轉型與升級,輔導提升廠商的國際競爭力,建議從環境、人才、市場及法令等方向切入。
政治大學地政系白仁德 教授則點出,工業區是產業群聚的平台,產業群聚效應又影響工業區營運效益。他主張除了現有工業區更新及開發,更應透過產學合作平台與產業群聚專區之建立,以整合區域發展資源、發揮合作綜效。而政府針對現有工業區應積極提供市場與行銷的輔導、導入研發活動、鼓勵創新、促進產品升級,並放寬土地使用限制,對於新設工業區之招商更應創造產業鏈的完整性,以上游大廠帶動中下游衛星工廠,並補強關鍵鏈缺口廠商以確保產業鏈之完整性。
國立台北大學城鄉發展與不動產學系江渾欽 教授則認為,由於過去台灣工業區發展快速,導致土地分配與使用失衡,使產業發展之負擔與成本加重,因此隨著資訊技術之提升,工業區管理應引進新的管理技術以提升產業效能,例如地理資訊系統的技術與方法,可使政府與廠商充分掌握各項土地資源分配與工廠運作狀況,使各項資源能獲得最大利用。近年來政府投入120億元推動「北中南老舊工業區之更新與開發計畫」,進行全面基盤硬體建設之更新外,「產業園區精進發展計畫」亦針對軟硬體進行全面提升。
總結在座與會來賓的建議,台灣管理學會秘書長羅正方向政府當局提出呼籲,當前面臨之國際經濟情勢非常嚴峻,亟需各級政府及不同部會機關共同攜手合作,引進新的管理政策與資訊技術,積極投入經費與輔導以改善地方產業投資環境,才能推動產業升級與轉型,提升產業群聚的競爭力,促進地方經濟發展與創造地方就業機會。